11月23日 |
時 間 |
內 容 |
08:30-09:00 |
會議開幕式(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 張禮剛(yl6809永利官網教授、常務副院長) |
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寶明教授致辭 |
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會長侯建新教授致辭 |
09:00-09:20 |
合 影(中州頤和酒店門前廣場) |
09:20-10:30 |
主旨演講(一)(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閻照祥 (yl6809永利官網教授)(每位學者發言時間20分鍾) |
侯建新(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的時空維度 |
陳誌強(南開大學):從拜占庭都城的古埃及方尖碑談起 |
向 榮(複旦大學):文藝複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個人主義與社會重構 |
10:30-10:50 |
茶 歇(酒店第一會議室前) |
10:50-12:00 |
主旨演講(二)(酒店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張禮剛 (yl6809永利官網教授)(每位學者發言時間20分鍾) |
劉 城(首都師範大學):20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史學 |
徐 浩(中國人民大學):中世紀英國保有製與雇傭製的關係 |
龍秀清(中山大學):中古盛期的教牧革命 |
12:00-14:00 |
午餐及休息 |
14:00-15:50 |
會議分組討論(11月23日下午) |
第一組(第一場)近代早期的英國政治與思想(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向 榮(複旦大學曆史學係) 評議人:陸連超(山西大學)、張新軍(寧夏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20分鍾 |
1. 陳 劍(複旦大學):查理一世時期的海軍建設與“船稅”之爭 |
2. 陸連超(山西大學):分裂與集權:英國議會在內戰時期的畸變 |
3. 趙博文(東北師範大學):“王權至尊”與都鐸時期的思想紛爭 |
4. 褚書達(複旦大學): 蘇格蘭高地變遷與不列顛民族認同的形成:1745-1815 |
5. 張新軍(寧夏大學):從整體化到責任製:現代政府的演進理路 |
6. 吳 芮(中山大學):19世紀“教皇入侵”與英國社會的回應 |
第二組(第一場)西方學界視野中的中世紀與近代早期(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劉 城(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 評議人:付 亮(暨南大學)、盧 鎮(河南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20分鍾 |
1. 孫 超(山東師範大學): 走向(全球)海洋帝國:英國文藝複興時期理查德•哈庫利特海洋史書寫探析 |
2. 付 亮(暨南大學):從兩篇近文檢視近代早期天主教史研究的文化轉向與全球轉向 |
3. 章景然(東北師範大學):從“激進團體”走向“皇家學會”——以近代貴格會為中心 |
4. 盧 鎮(河南大學):“保守”還是“革命”:以社會關係網絡為視角探析皮科的兩個臉譜 |
5. 李德龍(中山大學):西方宗教改革史學中的“教派化”範式探析 |
6. 朱 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西方“人文主義-經院哲學之爭”研究路徑的演變 |
15:50-16:05 |
茶 歇 |
16:05-18:00 |
會議分組討論(11月23日下午) |
第一組(第二場)近代早期的英國經濟與社會(酒店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徐 浩(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 評議人:雍正江(揚州大學)、倪正春(南京師範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20分鍾 |
1. 王闖闖(安徽師範大學): 英國轉型時代的社會分化與烏托邦寫作的興起 |
2. 倪正春(南京師範大學):自下而上:英國議會圈地運動的實施機製 |
3. 聶 文(複旦大學):喬治•切恩與近代早期英國的素食觀念 |
4. 吉 喆(河南師範大學):都鐸時期英國土地製度變遷考察——基於不完全契約的理論視角 |
5. 雍正江(揚州大學):略論中世紀歐洲有產農民養老模式的特征 |
6. 馮雅瓊(複旦大學):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對糧商囤積居奇的治理 |
第二組(第二場)拜占庭與中世紀歐洲文化(酒店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龍秀清(中山大學曆史學係) 評議人:張 弢(清華大學)、張尚蓮(河北工業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20分鍾 |
1. 洪羽青(南開大學):拜占庭帝國與塞爾維亞奈瑪尼奇王朝 |
2. 任軍鋒(曲阜師範大學):試論約翰•金納莫斯《功德記》的古典特征 |
3. 孫思萌(中國社會科學院):“正義”抑或“神聖”:拜占庭帝國的對外戰爭觀念 |
4. 張 弢(清華大學): 西歐中世紀官方文書之形製及格式初揭 ——以德意誌王國的帝王詔旨為例 |
5. 陳 悅(武漢大學):利奧六世的“第四次婚姻案”與拜占庭帝國中期皇位繼承製度的發展 |
6. 張尚蓮(河北工業大學): 從三語到一語:中世紀英格蘭官方語言的使用狀況及社會變遷 |
17:55-20:00 |
晚 餐 |
08:10-09:55 |
會議分組討論(11月24日上午) |
第一組(第三場)中世紀與近代早期的城市與文化(酒店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付 亮(暨南大學曆史學係) 評議人:汪麗紅(上海財經大學)、尚 潔(武漢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15分鍾 |
1. 陳 勇(溫州大學):黃金歸來:佛羅倫薩佛羅琳金幣的鑄造及其傳播 |
2. 呂 昭(清華大學):中世紀晚期法國的城市自治與基層民間組織——以阿維尼翁兄弟會為例 |
3. 尚 潔(武漢大學):“威尼斯神話”視閾下的外來移民:融合與隔離,1305-1569 |
4. 唐運冠(溫州大學):遊戲與路易十四時期法國宮廷社會的構建 |
5. 汪麗紅(上海財經大學):世界曆史視域下的大學共同體——基於大學章程的討論 |
6. 冀占強(鄭州大學):大學與英國宗教改革——以劍橋大學為中心 |
第二組(第三場)中世紀與近代早期的宗教與思想(酒店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趙廣軍(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 評議人:李 騰(上海師範大學)、盧兆瑜(吉林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15分鍾 |
1. 李 玲(山東大學):論弗朗西斯庫斯•紮巴萊拉的教會思想 |
2. 盧兆瑜(吉林大學):中世紀西歐仲裁製度探析 |
3. 柯聯民(台州學院):讓•博丹的宗教思想及其影響初探 |
4. 李 騰(上海師範大學):11—12世紀教士獨身製改革中的權力博弈 |
5. 周 凝(浙江大學):博絮埃對聖奧古斯丁和平觀的繼承和重構 |
6. 楊韶傑(北京師大珠海):13世紀英格蘭教士經濟收入研究——以13世紀林肯郡為例 |
09:55-10:10 |
茶 歇 |
10:10-11:55 |
會議分組討論(11月24日上午) |
第一組(第四場)中世紀與近代早期的日本、印度和北歐(酒店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李 恒(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 評議人:李士珍(內蒙古農業大學)、鄭辟楚(鄭州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15分鍾 |
1. 林同威(南開大學):近世日本經濟思想轉型之肇始:荻生徂徠、太宰春台“抑商” 政策論之再探討 |
2. 餘雄飛(首都師範大學):斯堪的納維亞基督教化中的文化衝突與融合 ——以葡萄酒、啤酒與角杯在儀式中的應用和發展為例 |
3. 鄭辟楚(鄭州大學):抗衡與共生:日本近世村落社會治理型態探析 |
4. 喻 樂(中山大學):島原、天草一揆與近世日本的禁教政策 |
5. 李士珍(內蒙古農業大學):1765-1772年關於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統治印度的政治辯論探析 |
6. 劉 程(河北大學): 轉型時期北歐遠程貿易模式變遷探究——兼論漢薩同盟興衰 |
第二組(第四場)中世紀歐洲的經濟與法律(酒店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盧 鎮(yl6809永利官網) 評議人:邵政達(江蘇師範大學)、董子雲(浙江大學) |
每位學者15分鍾(發言10分鍾,評議5分鍾),自由評論或主持人點評15分鍾 |
1. 張 瑩(河南理工大學):中世紀英國封建土地性質的轉變 |
2. 崔 洋(天津師範大學):中世紀驛站初探 |
3. 邵政達(江蘇師範大學):權臣之路:中世紀英國大法官權力的興起 |
4. 董子雲(浙江大學):中世紀法學中的“五感”主題——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認知基礎初探 |
5. 孫銀鋼(河南大學):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賢人會議”考釋 |
11:55-12:15 |
閉幕式暨圓桌論壇:中世紀與近代早期史研究的前景與挑戰(第一會議室) |
自由離會(11月24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