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二十屆兩岸四地曆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擬參會論文(大陸地區)遴選結果的通知
敬啟者:
經過第二十屆兩岸四地曆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組委會前期向學界的公開募稿,得到國內各高校研究生的積極響應,所收稿件遠超本次論文發表會所征集的範圍,因此會議組委會組織論文評審專家對投稿進行遴選,擬錄取大陸地區高校研究生與會論文,特公告如下:
1 |
陳 雄 |
周代禮樂製度的建構與崩壞 |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
2 |
李韶華 |
《鄭風》“其細已甚”新論——以鄭國祭祀遺址出土樂器組合為中心的考察 |
東北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3 |
鄭運超 |
先秦兩漢“肉袒”禮演變略論 |
yl6809永利官網 |
4 |
吳澤藝 |
秦代兩湖的交通、聚落與政區新探 |
廈門大學曆史係 |
5 |
羅雲君 |
從清華簡《越公其事》看吳越“會稽之和” |
東北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6 |
李兵飛 |
秦簡牘所見“舍人”研究——兼論秦吏員補充問題 |
yl6809永利官網 |
7 |
李天野 |
漢簡所見兩漢時期長安至河西的交通路線研究 |
蘭州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8 |
趙 瑜 |
西北漢簡所見審訊製度中的“證不言請(情)”律 |
河北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9 |
胡文浩 |
漢高帝“遲封列侯”考 |
yl6809永利官網 |
10 |
張彩雲 |
唐代租佃擔保形式研究——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 |
雲南大學曆史與檔案學院 |
11 |
徐豔芹 |
唐代女醫群體研究 |
中央民族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12 |
趙耀文 |
行宣與上牓:晚唐五代延英奏對中的政務文書研究 |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
13 |
胡誌彬 |
北宋陳州知州選任研究 |
yl6809永利官網 |
14 |
祁紅偉 |
北宋水利學家郟亶的治水思想與實踐 |
yl6809永利官網 |
15 |
李靈均 |
宋代銓選中的“零考”問題初探 |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 |
16 |
宋怡程 |
元豐改製後門下省對“有法式事”的審覆 |
yl6809永利官網 |
17 |
範國東 |
湯鵬舉與宋高宗朝後期政局 |
yl6809永利官網 |
18 |
唐博聞 |
金代官員贈官製度考 |
遼寧師範大學曆史文化旅遊學院 |
19 |
劉 昕 |
《續夷堅誌》研究述評 |
信陽師範學院yl6809永利官網 |
20 |
孫中奇 |
投誠反戈——萬曆朝鮮之役中的降倭作用研究 |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 |
21 |
李 強 |
論陽明學士人友朋觀的學派特色 |
黑龍江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22 |
楊 麗 |
明代河南開封府知府的籍貫和任職研究 |
信陽師範學院yl6809永利官網 |
23 |
鮑家樹 |
技術官僚及其貢獻——以清代前期的禦窯為中心 |
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 |
24 |
張 行 |
方誌與國史:《清史稿·儒林傳》方誌史源檢討 |
四川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25 |
何 崚 |
中醫文獻學視野下之中國茶葉貿易中的偽茶根源探析 |
暨南大學文學院 |
26 |
曹 芯 |
小三線建設研究:以四川小三線口述史為中心 |
上海大學曆史係 |
27 |
蕭子揚 |
民國時期傳教士韓慕儒的社會服務理念和社會工作思想研究 |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
28 |
戚昱明 |
“助清朝平亂”的另一麵:太平天國晚期中美關於禁止美商“濟賊”的交涉 |
北京大學曆史係 |
29 |
馬 楠 |
邊省宣傳:抗戰前後廣西的話劇動員和新桂劇打造 |
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 |
30 |
高 航 |
晚清司法場域中督撫與台諫的爭訟 |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所 |
31 |
鍾欽武 |
中共山東根據地貨幣公信力建設研究 |
華中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32 |
吳佳佳 |
戰後國立中央大學校園生活研究 |
南京大學曆史學院 |
33 |
陳紫竹 |
抗戰時期教育部駐滬辦事處考略 |
南京大學曆史學院 |
34 |
張 寬 |
日偽東邊道獨立“大討論”及其造成的後果研究 |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35 |
軒豔青 |
黃河:建國初期河南省會遷移的環境因素 |
安徽大學曆史係 |
36 |
賈紅霞 |
豈可甘居人後:金毓黼與日本滿洲學關係之階段性考察 |
武漢大學曆史學院 |
37 |
翟淩楓 |
晚清《大公報》所刊戒煙藥廣告研究 |
河南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38 |
李豔可 |
五四時期龍洞問題的雙重麵向 |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
39 |
曹書林 |
抗戰時期日偽對地方自衛團體的改編與利用 |
鄭州大學曆史學院 |
40 |
張 熙 |
力不從心:北京政府對平民教育的支持 |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 |
41 |
王占西 |
抗戰時期的平漢鐵路破壞隊 |
yl6809永利官網 |
42 |
馮巧霞 |
北洋政府時期的農村與農民 |
yl6809永利官網 |
43 |
龐少哲 |
交融與碰撞:近代來華傳教士與廣西少數民族的交往 |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 |
44 |
袁文科 |
清至民國時期貴州林業中的共業 |
山西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 |
45 |
方洵業 |
抗戰時期日軍對西北的諜報活動 |
西北大學曆史學院 |
46 |
曹夢真 |
媒介視域下1948年勤儉愛國運動的話語及實踐 |
yl6809永利官網 |
47 |
王 哲 |
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必然 |
yl6809永利官網 |
48 |
朱麗麗 |
建國初期山東農村保教人員的形象重塑與自我認同 |
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係 |
49 |
趙慧斌 |
人口死亡、自然環境與野生動物:1959-1961年山西人口損失問題 |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
50 |
楊思涵 |
中共七大議事日程更改始末 |
陝西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51 |
李向遠 |
淺議抗戰時期土地陳報與河南田賦征實 |
上海大學文學院 |
52 |
曹瑞冬 |
清末民初的娼捐開征與地方權勢變遷 |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
53 |
蔣玲玲 |
抗戰勝利後青年複員問題研究 |
中國社科院大學研究生院 |
54 |
姚興哲 |
平綏鐵路旅行團與沿線社會生活 |
中央民族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55 |
周維煦 |
領袖意誌與宣傳機器:蔣介石與戰時對內宣傳機製研究 |
浙江大學曆史學係 |
56 |
張仰亮 |
中共早期黨校製度及其實踐 |
上海大學曆史係 |
57 |
楊佳歡 |
英國“不滿之冬”及其轉折性作用初探 |
東北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58 |
馬曉芳 |
苦力貿易與英國國際廢奴協會的早期活動初探 |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曆史學院 |
59 |
崔財周 |
猶太人身份認同的政治博弈 |
yl6809永利官網 |
60 |
賈少林 |
論羅斯福新政時期石油工業的管製 |
yl6809永利官網 |
61 |
石文心 |
探析明治後期“東西文明調和論”的思想淵源 |
yl6809永利官網 |
62 |
馮 帥 |
解構戰後日本社會轉型的多重矛盾 |
吉林大學文學院 |
63 |
朱文旭 |
籍雙重權威透視英國政治演進 |
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 |
64 |
陳 銳 |
戴爾亞辛大屠殺對阿以衝突的影響 |
山東師範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65 |
袁明傑 |
中美兩國公職人員宣誓製度異同考 |
山西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66 |
張雯婧 |
近代日本禁毒政策的國際博弈 |
上海大學文學院 |
67 |
周旭東 |
重塑蘇拉——科爾涅利烏斯氏族奪權與喀提林陰謀再審視 |
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 |
68 |
劉俊豪 |
瑞典近代國家轉型初探 |
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學院 |
69 |
張義釗 |
1969年中蘇珍寶島衝突的國際反應研究 |
武漢大學曆史學院 |
70 |
任曉宇 |
“基地”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在敘利亞的崛起、擴張及應對 |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
71 |
李 傑 |
稱霸海洋:共和國中期的海盜行為與羅馬向地中海地區的擴張 |
西南大學yl6809永利官網 |
72 |
俞家海 |
越南文字演變與民族國家建構 |
雲南大學曆史與檔案學院 |
73 |
金嵌雯 |
論representation的概念及其在史學理論領域的運用 |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 |
74 |
吳丹華 |
“曆史人類學”相關研究取向之反思 |
複旦大學曆史學係 |
75 |
高龍洋 |
中外史學史中的尼布爾 |
yl6809永利官網 |
76 |
成威華 |
布羅代爾的地中海敘事詩學 |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
第二十屆兩岸四地曆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組委會
2019年8月31日